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

第287期

Shurangama Sutra

(接上期)

一者、無始生死根本:第一種根本,就是由無始劫以來,這個生生死死,死死生生,生死相續這種的根本。什麼叫生死相續的根本呢?前文已提,說是: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,用諸妄想,此想不真,故有輪轉。」那麼現在又把這生死的根本給指破了,說是,則汝今者,與諸眾生,用攀緣心,為自性者:這個生死根本,就是現在你和所有的一切眾生──不是單單你一個人,盡用妄想,還以為它就是你的自性。「攀緣心」,也就是妄想。

攀緣,就是盡打妄想。譬如讀書,也有攀緣心;我和這個教授要拉攏社會關係,中國話叫「托大腳」。我要儘量諂媚這個教授,恭維他,和他講好話。為什麼?就希望他給我高一點的分數。他明明給我八十分,我對他好,回頭給他送一點禮,或者送一點什麼東西,這個教授就可以給我多兩分,我無形中就得到好處,這都叫「攀緣心」。
還有好像國家要選總統、選省長、選議員,這都是一種攀緣心,去拉攏票,叫:「你投我一票啦!」對朋友:「老友你投我一票啦!」這都叫「攀緣心」,都不自然的。若自然的你應該做總統,你不應該去拉攏,應該叫大家看你是道德夠了,所謂「眾望所歸」。你不去拉攏他,不去攀緣他,他自然推舉你出來做總統,那才叫真的,那不是攀緣心。

你們學中文的,要知道有這麼一段故事。在中國唐堯──就是帝堯,當時年紀老了,想要把天下讓給賢而有德的人。你看,現在的人是巴結去想做總統,巴結去想做官,這都是用攀緣的心去做去!這位帝堯,那時他不願意做皇帝了,就願意讓給其他的賢人──就是有德行的人。他聽說巢父、許由這兩個人是很有道德的,於是就想把天下讓給巢父。

怎麼叫「巢父」呢?他住的地方很古怪的,像鳥蓄窩似的,他在樹上蓄一個窩,就住到那個窩巢裏頭。他喝水,就用手捧著水來飲,有人看他沒有東西飲水,就送給他一個瓢。他把瓢掛到樹上,風吹這個瓢,「咚咚咚咚」一響,他把這個瓢拿下丟到一邊去,不要了,嫌它麻煩。

所以帝堯聽見他這麼清高,就想把天下讓給他。到那兒和他一講,說是:「我現在年紀老了,你應該出來做皇帝,我把這個皇帝的位置讓給你了!」巢父一聽,「望望掩耳去」,就是看看帝堯:「你和我講這麼個話,真是!我真不願意聽!你和我講這種話,把我耳朵都給弄髒了!」於是就跑到河裏洗耳朵。去洗耳朵,偏偏這兒有一個許由牽著牛在這兒飲水,就問他,說:「你洗耳朵幹什麼啊?」他說:「你看這個帝堯,啊,真討厭!想把國家交給我,叫我做皇帝,把我耳朵都給聽得污了,所以我要洗乾淨了它!」許由一聽:「喔,那你這個洗耳朵的污濁水,我這牛不能飲的!」於是把牛牽到上流去飲乾淨水。

你看,給他皇帝都不做,他說把耳朵給污濁了!現在,是說「你選我做總統」、「你選我做省長」,到各處去交際聯絡,又請人吃飯,又叫人家給他拿錢;他也給人家錢,花錢買票,你投一票給我。有這種情形,這都是屬於攀緣心!那麼什麼是沒有攀緣心?好像巢父、許由這樣,這真是清高到極點,最清高了!沒有攀緣心。

所以你有這種攀緣心,你拿這個攀緣心,就認為是自性了。因為這樣子,所以你就生死不了,你沒有認清楚,你認賊作子了。這下文,佛直接就說:「你認那個土匪做你兒子,將來你家裏的珍寶都會被他給盜劫去!」這個以攀緣心來修道,以為可以成功的,其實是一種妄想。那麼究竟怎麼辦呢?那有另一種,那一種可非常有價值。

二者、無始菩提涅槃,元清淨體。則汝今者,識精元明,能生諸緣,緣所遺者。由諸眾生,遺此本明,雖終日行,而不自覺,枉入諸趣。

在前面,阿難認為這個攀緣心是自性,這是一個錯誤。二者、無始菩提涅槃,元清淨體:第二種根本,就是由無始來,那個不生不滅、本來清淨的體。前文曾經講過「無始」,你說哪一個是開始呢?這開始,追究不出來所以然的,所以就說「無始」,沒有一個開始。在沒有開始那個時候,就是比那個開始還再以前,那個「開始」還沒有來呢!那個時候叫「無始」。菩提、涅槃,在前邊都講過很多了。「菩提」是梵語,譯成中文就叫「覺道」,就是一個覺悟的道理。這有三種:

(一)真性菩提:這就是我們根本就有的那個佛性。(二)實智菩提:實實在在這個真實的智慧,這也叫菩提。(三)方便菩提:就是人成了佛之後,方便權巧而教化眾生。

這三種菩提,也可以說是一種,也可以說是三種;分之則三,合之則一,就是一個真性菩提。在真性菩提生出來實智菩提,言其這是真實不虛的智慧;又生出來一個方便菩提,言其這是方便權巧的智慧;所以這三而一、一而三。那麼菩提究竟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呢?這個菩提什麼地方也沒有來,什麼地方也沒有去。我們每一個人自己都有一份,每一個人都是無欠無餘的,不增不減、不生不滅、不垢不淨。

「涅槃」,也是梵語,翻到中文,就叫「不生不滅」。一般的人認為涅槃就是死後,其實涅槃不一定是死後,而是證得一種道理。到那個沒有生死的地方上,就叫「涅槃」,不是說佛死了叫涅槃。佛死了,不過是「入了涅槃」,證到涅槃「常、樂、我、淨」的理體。所以有一些對佛學沒有研究清楚的,就認為「涅槃」就是「死」,這是一種不明白佛理的見解。那麼涅槃既然不生不滅,你到涅槃這個境界上,就沒有生死,生死就了了。「元」,當「本來」講。由無始來,這個菩提涅槃,本來它是清淨的一個體,也不垢不淨,也不增也不減的。

則汝今者,識精元明:這個本然清淨的體,就是你現在那個光明遍照的識精。「汝」,就是說阿難。這個「識」,不是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、意識、末那識和阿賴耶識這八識;是「識精」,識的精,這也就是「菩提涅槃」的一別名。因為在這下一段不能再說「菩提涅槃」了,所以就說「識精元明」。「識精」,就是識的最精妙處;「元明」,它本來是光明遍照的。這說來說去,就是本有的佛性,也就是常住的真心。

(下期待續)
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