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祖法寶壇經淺釋

第267期

(接上期)

淫性本是淨性因
除淫即是淨性身
性中各自離五欲
見性剎那即是真
今生若遇頓教門
忽悟自性見世尊
若欲修行覓作佛
不知何處擬求真
若能心中自見真
有真即是成佛因
不見自性外覓佛
起心總是大癡人
頓教法門今已留
救度世人須自修
報汝當來學道者
不作此見大悠悠

人有一種淫欲心,但不要怕,你看楞嚴經的火頭金剛,他本來淫欲心很重,但以後他能用鍛鍊的功夫,將淫欲的火變成智慧火,而作火首金剛。所以說淫欲本是淨性因。你若存正念,這就是淨性的因,你若存邪念,那就不清淨。所以,淫欲的性不是將其斷了,而是將其變成淨性。本來淫性——邪知邪見,是不清淨,但要將它變成淨性——正知正見。這就對了。所以說除淫即是淨性身,除淫,就得清淨的法身。

你在自性裡要離開五欲,什麼叫五欲呢?即是色聲香味觸,有的說是財色名食睡。這五欲你都要遠離,在自性裡不起邪見,時時要有正知正見。你能離開五欲,就會見性。你見性,在很短的期間,就會得到真如妙性。

我們在今生都遇到頓教的法門——禪宗的法門,忽然間開悟,而明自本心,見自本性,這時就能親見世尊及十方諸佛。你若想修行,想作佛的話,你不在自性裡用功夫而向外馳求,那就不知到何處去找真佛。

若你在自己本心裡,去找自己真正的佛性,而能明心見性,見到真如妙性,這就是成佛的種子。你不迴光返照反求諸己,盡向外馳求,生念頭要向外找佛,這就是最愚癡的人。

這禪宗頓教法門現在我已傳給你們,世人遇此法門需要自己修行,不能不修行啊!我現在對你們各位學道的人講,你若不這樣想,那就空過時光,蹉跎歲月,一點好處都得不到,一點利益也沒有得著。

師說偈已告曰。汝等好住。吾滅度後。莫作世情悲泣雨淚。受人弔問。身著孝服。非吾弟子亦非正法。但識自本心。見自本性。無動無靜。無生無滅。無去無來。無是無非。無住無往。恐汝等心迷。不會吾意。今再囑汝令汝見性。吾滅度後依此修行。如吾在日。若違吾教。縱吾在世亦無有益。
復說偈曰。

兀兀不修善 騰騰不造惡
寂寂斷見聞 蕩蕩心無著

六祖大師說完前邊那首偈頌後,告大眾說:「你們大家好好地住著,不要打妄想,不要放不下,不要看不破,要看破、放下,就得到自在。我圓寂入涅槃後,不要像一般俗人凡夫的世情表現和舉動——就是哭啼悲泣,眼淚像下雨那麼多,種幾百畝田,都不會乾旱,受人祭奠,身著孝服。你們若這樣做,就不是我的徒弟。是我的徒弟就要聽我的話,若你們不聽話,若這樣做,不單不是我的徒弟,而且也和佛法不相合,所以你們不要這樣做。但要怎樣呢?你但要認識自己的本心,見到自己的本性。本心本性它是不動不靜。自性是無生無滅,自性是無去無來,自性是無是亦無非,自性是無善無惡,自性是無好無壞,自性是無黑無白,自性是無長無短,自性是無住無往——不是在此地,亦不在彼地。你們在自性裡用功夫,要明心見性,如果不明心見性,那就空過光陰。我恐怕你們心裡仍迷惑,不明白我所說的道理,我現在再告訴你們一遍,再囑咐你們一番,無非就想使你們識自本心,見之本性,能明心見性。等我圓寂入涅槃後,要依照這個方法去修,那就和我在世時一樣。假設你違背我的教化,縱然我在世,不入涅槃,對你們也沒有益處。

於是又說一首偈頌:
「兀兀」即如如不動,了了常明。這不是不修善,而不要著住修善,你作善不要像梁武帝,那個貪心鬼:「啊!你看我有多少功德!」。這並非叫你不修善,而是不要著住到修善。

「騰騰」即逍遙自在,悠遊自得的樣子,一天到晚都很快樂。不修善是不著住到善法,不造惡,可不是造惡,而不著住它,而是絕對不可以造惡,不可以去做惡事。惡事即殺盜淫,尤其是淫,所謂「萬惡淫為首,死路不可走」。有邪淫的行為,這就是往死路上走。

「寂寂」,就是安靜的樣子,很平靜的。這種境界是又平安,又舒服,又快樂。斷見聞即無見無聞,將見聞都斷了,不在六根門頭,生出一種邪見。生正見可以,但要將邪見、邪聞都斷了,即非禮勿視、非禮勿聽。

「蕩蕩」是平坦、高大、寬廣,無有邊際的樣子。心量包括宇宙,充塞天地,蕩蕩然,心無所著住。

師說偈已。端坐至三更。忽謂門人曰。吾行矣。奄然遷化。於時異香滿室。白虹屬地。林木變白。禽獸哀鳴。

六祖大師說完此四句偈頌後,就結雙跏趺坐。至三更,半夜十二點鐘(六祖大師在打坐時,一班門人都陪在旁打坐)。大師就對門人說:「時候到了,我要走了,要與各位再見囉!」說完此話,忽然間氣斷,人就不動,入涅槃了。遷化就是搬家,誰搬家呢?即肉身菩薩搬家。

此時有一股異香充滿法堂,在天空現出一道白虹,白光一氣接連到地下。林木變白,因為白光照耀,故將林木都變成白色,這是一種說法。另一個意思,是林木皆因祖師往生圓寂,而都生出悲哀!故林木變成慘白好像穿孝服似的。當時山上有很多飛禽走獸都哭起來,本來草木是無情,但都變成有情,皆穿孝服。禽獸本是無知,但現也有靈性,都哭起來了。

(下期待續)
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