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接上期)
我雖值佛,今猶狐疑。云何發揮,證知此心不生滅地?今此大眾,諸有漏者,咸皆願聞。
我雖值佛,今猶狐疑:波斯匿王又接著說了,雖然我值遇到佛出世了,佛現在來教化我,我現在還是狐疑不信。不信什麼呢?不信佛所說的道理,我還是覺得人死了是斷滅的,是沒有了,歸於斷滅。「人死如燈滅」,這也就沒有了,這就是「涅槃」。我認為涅槃就是死了,什麼都沒有了!
怎麼叫「狐疑」呢?狐狸性情多疑,你講什麼,牠也不相信。怎麼樣多疑呢?到寒冬這個時候,水凍冰了,這狐狸在冰上走;牠走一步用耳朵聽一聽,走一步用耳朵聽一聽。牠為什麼這樣子呢?牠就聽聽這個冰是不是有響動啊?如果有響動,牠趕快退回去;因為這冰若一響,牠就知道這個冰凍得不厚,會把牠掉到河裏去。牠非常聰明,所以說人聰明,就說「有狐狸那麼聰明」;這就叫「狐疑」,牠心裏多疑善變,牠總也防備著你和任何人,這狐狸是這樣子!
云何發揮,證知此心不生滅地?今此大眾,諸有漏者,咸皆願聞:得怎麼樣子能發揮,知道我這個心真正不生滅的道理呢?能證明出來我這個心不生不滅嗎?現在在這個法會的這些個大眾,所有一切沒得到漏盡通這些個人,統統都想要明白這個道理。
「咸」,是統統。沒得漏盡通,就是「有漏」;漏到什麼地方去?漏到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這三界裏邊來。漏到這裏怎麼樣?就受生死;沒了生死,這都叫「有漏的人」。現在大眾統統都想要了解這種不生滅法,能證知不生滅的這種心了,他們都好證果,可以得到無漏了!
佛告大王:汝身現在,今復問汝:汝此肉身,為同金剛,常住不朽?為復變壞?
世尊!我今此身,終從變滅。
佛言:大王!汝未曾滅,云何知滅?
世尊!我此無常變壞之身,雖未曾滅。我觀現前,念念遷謝,新新不住,如火成灰,漸漸銷殞,殞亡不息。決知此身,當從滅盡。
佛言:如是!
這一段文,是佛問波斯匿王,你這個身究竟壞不壞?波斯匿王就對佛說,這個身將來是壞的。
佛告大王:汝身現在,今復問汝:汝此肉身,為同金剛,常住不朽?為復變壞:佛對波斯匿王說:「你這個身體現在是存在著,現在我設一個問題來問問你:你這個肉身,是不是好像金剛鑽那樣堅固,永遠都不會壞,永遠都不會朽爛呢?還是會變壞呢?究竟怎麼樣子啊?是會壞、不會壞啊?你告訴我!」
世尊!我今此身,終從變滅:波斯匿王聽到佛這樣一問他,也不加思索就答覆說:「世尊!我這個身體啊!將來一定會沒有的、滅了!」
佛言:大王!汝未曾滅,云何知滅:這個「曾」字應該讀「層」音。佛聽見波斯匿王說他這個身體終究是歸於斷滅的,就又來問他:「大王!你現在還沒有滅呢!你怎麼知道你這個身體,將來就歸於變滅呢?你現在還沒有死,怎麼就知道將來會死呢?告訴我!你怎麼就會知道這麼多的道理呢?」
波斯匿王就回答世尊說了,世尊!我此無常變壞之身,雖未曾滅:我這不會常的一個變壞之身,現在雖然是沒有壞滅、沒有死,但我這個身體不是永遠的,最多也就是七、八十年,八、九十年;總而言之,不會超過一百歲的,所以這不是長遠的一個身體。
我觀現前:我現在觀察。「觀」,就是仔細觀察──裏外觀察、前後觀察、遠近觀察、自他觀察。我看看人,看看我自己,一般人都是會死的,那麼我自己也是一樣的,所以我這麼觀察,這是對外。現在我不是觀察外邊,我觀察現前念念,觀察我裏邊這個心。
念念遷謝,新新不住:前邊那個念生起了,後邊那個念就滅了;這個念生出,那個念就死了,「新新不住」,這個新的念頭永遠都不會存在的。生出來這個是新,那個念生出,這個又變成舊的。這好像波浪,那個波浪生生不已,一個浪追著一個浪,這叫「遷謝」。「遷」,就是變遷了;「謝」,就是謝落了、沒有了。
如火成灰,漸漸銷殞,殞亡不息:就好像這個香火變成香灰一樣。那個香火點著了,它一點一點都變成灰,漸漸就都落去了;這火現出來,等一等這新的灰又把這火都蓋去了。這個灰落下來,就沒有了,這等於死亡一樣,總也不停止。這個灰,就是表示陳舊了,那火是新的,但是那個新的隨時就變成灰了。「銷」,就是把它變化了;「殞」,就是殞落。「銷殞」,由這火上就跌下去,變成塵,沒有了。
決知此身,當從滅盡:所以我決定決定的、毫無疑問的知道:「這個身,將來一定會歸到滅盡的!」他這口氣是決定的,一點沒有疑問的──這是波斯匿王說的,不是我說的。
佛言:如是:釋迦牟尼佛聽見波斯匿王這樣講,就說:「你說得對,是這樣子!念念遷流,這個身子是終歸變滅的。」
大王!汝今生齡,已從衰老,顏貌何如童子之時?
世尊!我昔孩孺,膚腠潤澤;年至長成,血氣充滿。而今頹齡,迫於衰耄,形色枯悴,精神昏昧,髮白面皺,逮將不久,如何見比充盛之時?
佛雖然印可波斯匿王這個說法,可是他這個見解,還有問題在後邊呢!所以佛又問波斯匿王。
大王!汝今生齡,已從衰老,顏貌何如童子之時:「生齡」,就是年齡。「現在你的年齡,已經都老了!你現在面上也有皺紋了,鬍鬚大約也白了,頭髮也都變成雪了,這衰老的相現前囉!那你的相貌比較你在小孩子,孩提之年那個時候,怎麼樣子呢?你老年的相貌和童子的相貌有沒有分別?有沒有什麼轉變哪?」佛就這麼問波斯匿王。「顏」,是顏容;「貌」,就是相貌。
波斯匿王答覆說,世尊!我昔孩孺,膚腠潤澤;年至長成,血氣充滿:我在小孩子的時候,皮膚、肌理都非常光潤。等我長大了,血氣就充滿了;這時候我血氣方剛,覺得身體非常壯!
「孩」,就是孩提的時候;「孺」,就是孺慕。孺慕,言其在小孩子的時候,對於父母有一種思慕,有的時候撒嬌,有的時候對父母不太守規矩,想要父母也原諒他。「膚」,就是皮膚;「腠」,就是「腠理」的意思,就是在這個皮裏邊,肉外邊,還沒有到肉那個地方,那就叫「腠」。「潤」,就是很滋潤的;「澤」,就很光澤的。你看小孩子那個面貌,有紅似白的,就那樣子非常光潤。
而今頹齡,迫於衰耄:現在我的年紀大了,已經迫近到衰耄的時間了。「頹」,就是頹老;好像牆倒了,那叫「頹垣」。「頹齡」,就表示老了,這個身體要不幫忙了;這個身體就要來迫遷,叫你搬家,不能住了。「衰」,就是衰敗了。那麼波斯匿王迫於衰耄,「耄」,也就是老年的一個稱呼。本來人到六十歲叫「耋」,八十歲叫「耄」;所以帝堯不是說「耄期倦于勤」?因為他八十多歲了,也懶惰了,不願意去管理國家的政事了。
這個人哪!「君子有三戒,少之時,血氣未定,戒之在色」,年少的人要戒色、戒淫欲;如果你不戒淫欲,把你的身體就弄得不健康了。「及其壯也,血氣方剛,戒之在鬥」,等到你壯年的時候,血氣方剛,要「戒之在鬥」,你不要盡找人去打架。人家打你嗎?你退一步,不要和人打架。「及其老也,血氣既衰,戒之在得」,就像波斯匿王這時候,就可以說是血氣既衰了;「戒之在得」,得,就貪得無厭;老年人不要生出一種貪心來。
形色枯悴,精神昏昧:這個形色都枯槁而憔悴了,精神也昏昧了,頭髮白了,臉也都皺了!這年紀老了,不像年紀輕的時候,記什麼東西記得很清楚的;什麼他也記不住了,就昏昧了!「昏昧」,就是不明白,什麼事情也都看不明白了;人說「老糊塗了」,老得糊塗了,精神也不好了──但是可沒有得精神病。
(下期待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