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

第280期

Shurangama Sutra

(接上期)

若在身者,在邊非中,在中同內。若在處者,為有所表?為無所表?無表同無,表則無定。何以故?如人以表,表為中時,東看則西,南觀成北,表體既混,心應雜亂。

若在身者,在邊非中,在中同內:你說這個「中」在你的身上,在你這個皮毛上;那在你身的邊上,這就不是「中」了。你說在身上,在什麼地方啊?你若說在你身的中間,那就等於是在裏邊啊!這還是你以前說那個「在內」啊!

若在處者,為有所表?為無所表:假設你說另外有一個地方是中,你能不能把它指出來在什麼地方呢?它有什麼一定的表法嗎?無表同無,表則無定:你若不能表現出來,不能說出一定的處所來,那就如同沒有,還是沒有。你若有所表現,你這個「中」,就沒有一定。

何以故:怎麼說沒有一定呢?如人以表,表為中時,東看則西,南觀成北:「表」,就是標誌。假如有一個人用這麼一個標誌,做這麼一個記號,譬如釘一個樁子,說這個地方就是「中」。可是從這個「中」的東邊看,這個「中」就變成西了,就不中了。若從這個「中」的南邊看,這個「中」就變成北了,也不是中了。

就好像我前幾天不是說「十方」?根本就沒有個「十方」。你說這是南邊,你到這個南邊的南邊,這南邊又變成北邊了。你說這是北邊,你再走到北邊的北邊,那個北邊又變成南邊了。所以沒有什麼一定的,這也就是這個道理。

表體既混,心應雜亂:你既然沒有所表,你這個心就應該雜亂了。這個表體根本就表達不出來的,你說究竟哪個地方是「中」?沒有一個「中」的地方啊!所以你說這個「中間」,也是個錯誤。

阿難言:我所說中,非此二種。如世尊言:眼色為緣,生於眼識。眼有分別,色塵無知,識生其中,則為心在。

在前邊這一段文,阿難立出一個「中」來,佛就把他這個「中」也給破了,問他究竟這個「中」是在什麼地方;中要不迷,要有一定,才可以算個中。佛現在舉出這種種的道理,來問他這個「中」在什麼地方。

阿難言:阿難聽世尊這樣問他,隨著就又答覆世尊,我所說中,非此二種:我所說的那個「中間」,不是世尊您說的「裏邊」或者「外邊」這兩種。是什麼呢?如世尊言:就像世尊以前所講過的──他又拿出世尊以前所說的話來做證據。眼色為緣,生於眼識:世尊您說:眼根對色塵,眼看色,這是一種緣;可是在這種緣中間,就生出一種眼識來了。眼有分別,色塵無知:為什麼眼睛和色塵有一種緣呢?因為眼有分別,色塵本身沒有知覺的。識生其中,則為心在:可是當眼接觸到色上,中間有一種分別心──「識」生出來了;這個「識」,大約就是「心」吧?心就在這個地方!我說的「中」,是眼和色塵相接觸為緣之中,所生出的「識」,這就是個「心」!

佛言:汝心若在根塵之中,此之心體,為復兼二,為不兼二?

佛言:佛聽到阿難這樣來辯白他這種理論,對阿難就說了,汝心若在根塵之中:你這個心,假如在根、塵之中間。「根」,就是眼根;「塵」,就是色塵。你認為這是中間了,這就是你的心。此之心體,為復兼二,為不兼二:那這個心的體,它是兩個?還是一個呢?

若兼二者,物體雜亂,物非體知,成敵兩立,云何為中?兼二不成,非知不知,即無體性,中何為相?

若兼二者,物體雜亂:假設你說在中間這個心有兩個體,這究竟哪個是你心的體?哪個又是物的體呢?你能不能分別出來?你若不能分別,那你心的體就雜亂而無章了。

物非體知,成敵兩立,云何為中:那個物的體,它不會知道的,它沒有知覺的。你在根這兒有一個心體,在物那兒又有個心體;一個是有知的,一個無知的;這若一相比對之下,就變成敵對了。你這個心和這個物體變成兩立了,你這個心是知道的,那個物的體它不知道,那究竟你這個「中」在什麼地方?到底是你這個心和根這兒是中啊?還是和色塵那兒是中呢?

兼二不成,非知不知,即無體性,中何為相:如果你這個心不是兩個的話,那個物體它不會有所知的,既然無所知道,它就沒有一個知覺性,沒有一個體性,那你這個「中」,到底在什麼地方?

是故應知,當在中間,無有是處。

是故應知,當在中間,無有是處:阿難!因為這個,所以你要知道,你說這個心「當在中間」,這個理論也是立不住的,沒有這個道理的。

阿難白佛言:世尊!我昔見佛與大目連、須菩提、富樓那、舍利弗四大弟子,共轉法輪。常言覺知分別心性,既不在內,亦不在外,不在中間,俱無所在;一切無著,名之為心。則我無著,名為心不?

阿難聽見釋迦牟尼佛把他這種理論都給破了,於是大約也真著急了,也是智窮力盡了。這時候,逃也沒有地方逃,跑也沒有地方跑了,於是又把佛以前所講的道理搬出來,救他自己這種的失敗。

阿難白佛言:阿難對佛又講了,世尊!我昔見佛與大目連、須菩提、富樓那、舍利弗四大弟子,共轉法輪:世尊!我阿難在以前見著佛同大目連(采菽氏)、須菩提(空生)、富樓那(滿慈子)和舍利弗(鶖子)四位大弟子,大家在一起轉法輪。「共」,就是一起。

怎麼叫「轉法輪」?佛說法就是轉法輪。轉法輪,就是說法教化眾生,就說過來,說過去;說過來,說過去。好像我們現在講《楞嚴經》這個理,講過來,講過去;講過來,講過去,這就輪著來顯它這個理。這個「輪」,就是摧滅天魔外道的,一切的外道遇著這個輪,就會摧毀了,就被破了。

常言:佛常常地說──在《阿含經》、《方等經》上說了好多次。說什麼呢?覺知分別心性,既不在內,亦不在外,不在中間,俱無所在:那個能覺察、知道、分別的心性,既然不在裏邊,可也不在外邊。那麼裏邊不在,外邊不在,應該在這個裏外的中間吧?也不是;什麼地方都不在。一切無著,名之為心:這個覺知的心,是一切無著,什麼地方都不著,沒有落腳處;因為沒有落腳處,這就叫一個「心」。

則我無著,名為心不:現在我所說的這個心也是無著,不知道這個名字叫不叫「心」呢?他以為這回一問,佛一定印可他,他這一定是「心」了,因為佛當初都這麼講嘛!可是佛當初這麼講,是為的隨順世法,隨順一般人。小乘人不懂大乘的法,你若即刻給他講出「真心」,他不相信的,所以就講這個「識心」,那是隨順世間法。現在阿難也要拿世間一般人這個識心做他的心了,這對不對呢?本來若照一般人說,也可以的;但是佛所說的「心」,是那個「常住真心」,不是這個「妄想心」。所以阿難現在又認賊做子了,又以為妄想心就是他的真心。

(下期待續)
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