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

第278期

Shurangama Sutra

(接上期)

阿難言:我嘗聞佛開示四眾:由心生故,種種法生;由法生故,種種心生。我今思惟,即思惟體,實我心性。隨所合處,心則隨有,亦非內外中間三處。

阿難言:阿難又啟白佛,說,我嘗聞佛開示四眾:以前阿難都是用自己的意思,來想這個「心」和「見」在什麼地方,被佛都破了;所以現在他不說他自己說的了,他說是佛說的。他說了,我阿難常常在過去聽見佛開示四眾──就是比丘、比丘尼、優婆塞、優婆夷。比丘、比丘尼是出家二眾,優婆塞、優婆夷是在家二眾,就是在家受過五戒的,這叫「居士」,男的就叫「優婆塞」,女的就叫「優婆夷」。

由心生故,種種法生:因為你有這個心──阿難所說這個「心」,還是識心──生了,所以就有種種境界生起;這種種法,就是在「識」裏邊所現的這一切境界。法沒有自性,法因緣起;因為這個緣,才有這個法。由法生故,種種心生:因為有這個因緣法生出來了,就種種的心也生出來了。這是以前佛你講的啊!世尊講的這個道理,大約不會錯的;我現在是根據世尊這個道理,有一個見解。

我今思惟:他現在又想了!想什麼呢?我因為聽見世尊所說的這個法──「因心生而法生,因法生而心生」;我現在又往深了一層想。即思惟體,實我心性:就是我「思想」的體,這就是我的覺了能知之心,這就是我那個心性。阿難講的這個「性」,也不是「自性」,這還是一種「識性」。

隨所合處,心則隨有:這個心,它遇著什麼因緣,隨著這個因緣合起來,就有了心了;若無所合呢?就沒有心了。亦非內外中間三處:這也不是內,也不是外,也不是中間這三個地方。就是在任何地方,它遇著因緣能合起來,就有心了;若沒有緣,大約就沒有心了!阿難這個講的,還是似是而非,還是沒認清楚!

佛告阿難:汝今說言,由法生故,種種心生,隨所合處,心隨有者。是心無體,則無所合;若無有體,而能合者,則十九界,因七塵合。是義不然!

佛聽阿難這樣講:隨所合處,他就有心了。所以佛告阿難:佛告訴阿難說,汝今說言,由法生故,種種心生:你現在說,因為由這個法生的緣故,而種種心也就生出來了。隨所合處,心隨有者:因為你這有所合了,心就跟著有了。若無所合呢,心當然就沒有了。你是這樣子講的。

是心無體,則無所合:可是你所說這個心,究竟有體、沒有體啊?你這個心若沒有一個體相、形相,你和誰合?若無有體,而能合者:你硬拿不是當理講,假設這個心沒有體,你說它也可以合;則十九界,因七塵合:那這個「十八界」會變成十九界的,多出來你「心」這一界;本來是「六塵」你現在又有一個「心隨所合處」,這就應該又有一個塵,也會變成「七塵」。這多出來的一塵和一界,是怎麼樣生出來的?是義不然:你所說這個道理,又是不對的。

怎麼叫「十八界」?在後邊文裏頭會講。就是: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這是「六根」;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,這就叫「六塵」;六根對著六塵,中間就生出來一種分別心,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、意識,這就叫「六識」。六根、六塵、六識,合起來叫「十八界」。單單六根和對著的六塵,這叫「十二處」,又叫「十二入」。

若有體者,如汝以手自挃其體,汝所知心,為復內出?為從外入?若復內出,還見身中;若從外來,先合見面。

佛又對阿難說了,為什麼我說你說的這個道理不對呢,若有體者,如汝以手自挃其體,汝所知心,為復內出?為從外入:「挃」,就是捏。假設你這個心,有個心的身體,比方說,你自己用手來捏你自己的身體;你捏,它知道痛啦!你知道怎麼樣捏痛的,這是用你的心知道的。那這個心是從裏邊出來的啊?還是從外邊進來的呢?

若復內出,還見身中:假設你說它又是從裏邊出來的,它應該先看見你身裏邊的東西。因為以前你說你那個心在裏邊,現在你說裏邊也不在,外邊也不在,中間也不在,三處都不在了;是隨所合處而有你這個心。現在我叫你捏你的身體,這是合了!那麼合,你說,究竟你這個知道的心,是從裏邊出來?是從外邊出來的?假如你說,喔,我一捏它就知道了,它是從裏邊出來的!那既然從裏邊出來的,就應該先見身裏邊的東西。

若從外來,先合見面:若從外邊來的,它就應該先看見你自己的臉面。那你這個心,有沒有看見你自己的臉面呢?

阿難言:見是其眼,心知非眼,為見非義。

阿難這回也有一點發火了──對佛發火了!這回想:「啊,佛說得太沒有道理了!」所以他即刻就駁嘴,和佛正式辯論起來了。

阿難言:見是其眼,心知非眼,為見非義:「見」,是用眼睛看見的;「心」,是知道。您說這個「見」,是「心」見到,這就不對了,這也不合道理的!佛說阿難前邊講的是「是義不然」;他現在也說,佛說的是「為見非義」。說:「佛您說這個心若從外邊來的,就見到面;心只是知道,它看不見的,能看見的是眼睛。」他越跑越遠了!他的意思是這樣,他說能看見的是眼睛,能知道的才是心,所以他說佛說的這個道理不對。

佛言:若眼能見,汝在室中,門能見不?則諸已死,尚有眼存,應皆見物;若見物者,云何名死?

佛言:佛聽他這樣講,就說了,若眼能見,汝在室中,門能見不:假設你說你的眼睛能看見的話,那你在這個房子裏邊,這房子的門,能不能看見東西呢?則諸已死,尚有眼存,應皆見物:你說眼睛能見,那麼人死了,眼睛還存在著,也還應該能看見物;你這眼睛怎麼不能看東西了呢?若見物者,云何名死:假設你說,死了眼睛還能看見東西的話,怎麼叫一個「死」呢?

所以經典上現在講的這個道理,就是「眼睛不能見」。我們現在人死了,有把眼睛存到眼庫裏,還可以用的,說這證明眼睛可以見的。不過眼睛可以見是可以見,還要藉著你自性那種靈性才能見。如果單單眼睛,它是沒有知覺的,也不能見的。它必須要假借人這種的靈明覺性,才能看見的。眼睛就好像窗門似的,它是透明體,是做為一個窗戶在那兒,才能看見東西。所以你若說眼睛能見,那人死了,眼睛它怎麼又不能見了呢?又假如你說,人死了還能看見東西,那就不叫「死」了。

(下期待續)
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