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接上期)
爾時。十方無量世界。不可說。不可說。一切諸佛。及大菩薩摩訶薩。皆來集會。
「爾時,十方無量世界」:這十方世界是所有的依報;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及大菩薩,這是正報。人是正報,世界是依報,這叫依正二報。「爾時」是當爾之時。現在我用五種的時來講,這爾時有五種的講法,第一個就是欲說時、正說時、已說時。欲說,願意說法的時候,也就是想要說的時候。正說,正當這個時候,想要說孝順父母這個法。已說,這個當爾之時,佛已經說完了孝順父母這個法,這是第一個解。
第二個意思是破外道。外道所說的法沒有過去,也沒有現在、未來,都說得很儱侗。所以現在破外道,說有過去、有現在、有未來三世的這個法,這是第二個爾時的意思。
第三個爾時的意思是下種時。下種就是把種子種到地下,這叫下種,下了種就會有收割、成熟的時候。成熟之後又怎麼樣呢?解脫時,有個解脫的時候,這也是爾時的意思。這第三個爾時也就是:未種善根的人,這個人根本就沒有善根,好像那個要出家的老者,他本來想要出家,但是這些大阿羅漢一看,一觀察他──八萬大劫以內都沒種過善根,不可以出家的,所以不收。「莫道出家容易得,皆因屢世種菩提」,因此現在已經出家的人,大約八萬劫以內都種過善根,所以才能出家,不要以為馬馬虎虎就可以出家的。
現在沒種善根的人就教他種善根,好像沒念過佛的人,教他念佛;沒有持過咒的人,教他持咒。這都是種善根,也就是下種,那麼下了種子,已經種過善根了,就要長出來,長出後,就要成熟。好像種田,春天種下,秋天就收穀,這是成熟。成熟了,要是不收割,就讓它在穀的桿上,那也沒有用,要把它收回來,這才叫得到解脫。這個意思也就是沒有種善根的人,就教他種善根;已經種善根的人,就教他出家做和尚,這就是做和尚,成熟了;那麼做和尚又要成佛,這需要證果,證果就得到解脫了。
所以聽經不是說:我聽了兩次經,就不再聽了。你聽得越多,就可以知道越多這種學問;你要是不多聽,就不會增加你的學問,你就得不到佛學這種知識。第四是正師──真正的師父。說法的時候,要有真正的師父;有真正的師父後,就要說正教;說了正教,又要有正學。你要是沒有正,不正正經經去學習,就是有正教,對你也沒有益處。你有正教,你也想正正經經的學習,但是沒有真正明白佛法的師父,你也學習不了的。所以第四個爾時,要有正師、正教、正學。
第五種的爾時是:佛也願意說法,眾生也願意聽法。聽法和說法是同時,不高不下,也不高也不低,機教相應,機教相扣。佛說這個法,就有這些眾生來聽。這叫佛欲說,眾生欲聽,也不高,也不下,平平的。以上是五種的爾時。
在這一部經,「如是」是信成就;「我聞」是聞成就;「一時」是時成就;「佛」是主成就;「忉利天」是處成就;「為母說法」這一句包括眾成就。因為雖然是為佛母說法,但是天上有天眾,人間的人也跟著上去,單單是佛的弟子,就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常隨眾,都跟去了。所以忉利天的天主因陀囉耶就做護法主,做齋主,由他請法。所以「為母說法」這一句雖然說是為母說法,也是為大眾來說法,因此這一句就是眾成就。上面是六種成就。
「爾時,十方無量世界」:所有十方盡虛空,遍法界這麼多的世界。「不可說,不可說」:就是說不出來多少那麼多,太多了,沒有法子以言語說出來。那麼不可說什麼呢?「一切諸佛」:所有很多很多的佛。「及大菩薩」:和一切的大菩薩。「摩訶薩」:菩薩中的大菩薩,這些大道心的眾生。「皆來集會」:你看!說《地藏經》時,十方諸佛都來集會,大菩薩也都來集會。那麼人更應該皆來集會啦!所以,我們現在講《地藏經》,十方諸佛菩薩都會來。你現在睜開你的佛眼看一看,十方諸佛和大菩薩摩訶薩無量無邊,有數不過來那麼多,現在也都來集會,護持這個法會。
讚歎釋迦牟尼佛。能於五濁惡世。現不可思議大智慧神通之力。
這十方一切菩薩摩訶薩都到忉利天宮,「讚歎釋迦牟尼佛」:讚,是稱讚;歎是歎賞。這就是對釋迦牟尼佛稱讚歎賞。釋迦牟尼是梵語,釋迦是姓,牟尼是名字,這個名字──釋迦牟尼──是別名,佛是通名。所有的佛都叫佛,但是每一尊佛都有他特別的名字,這叫別名。現在這一尊佛的別名是釋迦牟尼。
釋迦牟尼是印度話,翻成中文,釋迦是能仁,牟尼是寂默,就是能仁寂默。怎麼叫能仁?是說他能以仁德來普濟一切眾生。寂默就是不動的意思,寂是寂靜,默是默然;寂靜默然就是什麼聲音也沒有了,無聲無臭。
儒教裡講「至於靜,無以復加矣!無聲、無臭。」沒有什麼聲音了,也沒有什麼臭,臭是味道,沒有什麼味道。這個時候就是到本體上了,本體是寂然不動的,寂然不動,這就是定,能仁就是慧。為什麼佛能以仁慈來普濟眾生?因為他有智慧。這個能仁也就是隨緣,寂默就是不變。佛常不變,而常隨緣;雖然常隨緣,可是常不變。那麼在寂然不動的定中,他能感而遂通。
所以「一切眾生若干種心」,所有眾生的心,無論有多少,「如來悉知悉見」,為什麼佛能悉知悉見?也就因為能仁寂默。他能能仁,所以就能悉見;他能寂默,所以就能悉知。因此我們眾生所作所為,不要以為沒有人知道;我們的所作所為,佛都會知道。所以我們修道,有一分的真心,就有一分的感應;有十分的真心,就有十分的感應。要是你有百千萬億分的真心,那釋迦牟尼佛在寂然不動本覺的位置上,也就能感而遂通,來幫助你,令你早成道業。這是釋迦牟尼佛的意思。
佛,是自覺、覺他、覺行圓滿。所謂「三覺圓,萬德備。」就可以成佛。也就是始覺和本覺、究竟覺,這三個覺都圓滿了,所以就成為佛。佛是半梵語,具足是佛陀耶。那麼佛又是什麼人呢?佛就是一個大覺悟者,我們每一個人如果依照佛法去修行,都可以達到這種的覺悟,這種的果位。所以釋迦牟尼佛早已經說過,說「一切眾生皆堪做佛」,為什麼皆堪做佛呢?因為皆有佛性。所以只要你肯努力修行,就皆堪做佛。
「能於五濁惡世」:五濁是劫濁、見濁、煩惱濁、眾生濁、命濁。劫濁,就是這個時代非常不乾淨。見濁,見解非常不乾淨。煩惱濁,人有煩惱,這也是不乾淨。眾生濁,眾生也是不乾淨的。命濁,我們這個命也都是污濁不乾淨的。
《楞嚴經》上說,就好像在一盆清水,放上一些沙土,那土本來的功能,也都會失去了。土本來的功能是什麼呢?留礙。土有一種障礙,所以人在上面走,土會托著。如果沒有土,我們就掉到海裡頭去,因為土的底下有水,水來托著泥土;而水底下又是火,有時候火山會爆發,這也都是有一種變化的作用。那麼說水底下是火,這火不會被水熄滅了嗎?因為火太多了,水也熄不滅。要知道這種道理,那就要多研究佛法,才能了解。
《楞嚴經》說:「土失留礙,水亡清潔。」水也失去清潔了,所以就叫濁。那麼這五濁惡世也就好像水和土混了。這個世界是不清的,你說怎麼樣分別不清呢?就拿劫濁這個劫──時候,也分不清楚究竟是個什麼時候。以前有一個人問我,什麼叫時候?沒有時候,分不清楚,這就是劫濁。
見濁──你說我們這個見怎麼能分別清楚?也分別不清楚。每一個人的見,你能分開界限嗎?說這個是我的見,那個是你的見。你以哪個作為你見的邊際?那麼我見的邊際又是哪一個?沒有。沒有邊際,分別不清,混合在一起了,這是見濁。
煩惱濁──這煩惱濁,大家都煩惱,你也有煩惱,我也有煩惱,煩惱和煩惱互相攪和在一起,也是分別不清楚。有人說,我知道我的煩惱是我的煩惱,你的煩惱是你的煩惱,那為什麼你就能把我的煩惱給惹出來?如果那是我的,不應該由你惹出來;你的煩惱如果是你的,也不應該由我使令你生煩惱。那麼這樣看起來,煩惱也沒有邊際,也是混濁的。
眾生濁──眾生今生做人,來生就做狗也不一定,再來生做貓也不一定,再來生去做老鼠也不一定,或者再來,就變一隻蟲子,各處爬也不一定,這你怎麼能分別得清楚?眾生和眾生互相合作,開個大公司,也是互相分別不清楚。在這大公司裡,不是你被人家賣了,就是人家被你賣了,互相有來往的關係。這不是濁嗎?這就是眾生濁。命濁──我們的命運也是混濁的。
所以這五濁說起來,是很複雜的。可是釋迦牟尼佛能在這五濁惡世,「惡世」就是最不好的一個世界。「現不可思議大智慧神通之力」:他能顯現出來不可思議這種妙智慧──妙的大智慧,妙的神通,這種微妙不可思議的力量。這不可思議,就是你心裡沒法子想得到的;沒有法子想得到的,就是微妙不可思議。什麼是那微妙不可思議的呢?就是大智慧、大神通這種力量。
(下期待續)<