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接上期)
阿難白佛言:世尊!一切世間,十種異生,同將識心,居在身內;縱觀如來青蓮華眼,亦在佛面。我今觀此浮根四塵,祇在我面;如是識心,實居身內。
這一段文,阿難就不是直心答出來的,這是彎曲心。怎麼說呢?阿難被佛這麼一問:「心在什麼地方?眼睛在什麼地方?」啊,這時他手足無措,不知怎麼答好!但是不知怎麼答好,也就照著現在的狀況來講囉!
阿難白佛言:世尊:於是阿難對佛說:「世尊哪!」相信這時候,阿難說話的聲音是很小的,不會很大的。為什麼?他自己沒有把握,不知道是對不對。不過他就知道這麼樣子,就照這麼樣答;好像又想要說,又不敢說的這樣。你想一想,當時的情景一定是這樣的!
一切世間,十種異生:這世界所有十類不同的眾生,就是胎、卵、溼、化、有色、無色、有想、無想、非有想、非無想。這是《金剛經》上說的,本來是十二類的眾生,那麼現在就單單講這十類異生。這在後面的文分析得很清楚,所以現在先就這麼講一講。
同將識心,居在身內:這十種的眾生,他的心都是在身裏邊。什麼叫「識心」?就是生滅心,就是分別心,分別計度。阿難不說他自己,而說十類眾生,因為恐怕:若是和其他眾生不同呢?所以他說:「這十類的眾生,都是這樣子嘛!不是單單我阿難一個人!」這裏邊,就包藏著一種狡辯的性質,說:「這不是誰都知道嗎?這個心就在身內嘛!」
縱觀如來青蓮華眼,亦在佛面:「縱觀」,就是縱目遠眺,往遠了看一看。我現在把頭抬起來望一望,詳細看看,世尊!您這青蓮華眼,也在佛的臉上。佛的眼睛生得光明修廣,很長的,好像青蓮華,所以叫「青蓮華眼」。這無形中阿難就是駁嘴,說:「這怎麼還要問我呢?這眼睛在臉上,心就在身裏邊,都現成在這兒嘛!」但是他沒敢正式公開這麼講。
阿難說是:世尊!您的青蓮華眼,也在您的面上,那我今觀此浮根四塵,祇在我面:我阿難現在觀看眼、耳、鼻、舌這四種東西,也只是在我面上。「此」,就是這個。什麼呢?眼、耳、鼻、舌這四種;它們是在外邊,在面上,很顯明的可以看見,所以叫「浮根四塵」。
如是識心,實居身內:我現在再想一想,我這個分別的識心,能知道好醜善惡的識心,實實在在地,是住在我的身裏邊。這是阿難這麼樣答覆佛所問。
佛告阿難:汝今現坐如來講堂,觀祇陀林,今何所在?世尊!此大重閣清淨講堂,在給孤園,今祇陀林,實在堂外。
佛告阿難:佛聽阿難說他的心在身裏邊,眼睛就在面上。佛先不答覆他這個問題,又問阿難,汝今現坐如來講堂,觀祇陀林,今何所在:你現在在佛的講堂裏坐著,你看一看戰勝太子這個樹林子,現在在什麼地方啊?佛不答覆他「心在內」對不對,反而又來徵問他,這是佛設的問難,來更正阿難的思想。
阿難聽佛這樣問他,就答覆了。世尊!此大重閣清淨講堂,在給孤園:重樓曰閣,就是在房裏頭再加上一層;廣東話叫「閣仔」,正式的文言,就叫「重閣」。這棟大的重樓,這麼乾淨的大講堂,在給孤獨長者這座園子裏邊。今祇陀林,實在堂外:現在您所說祇陀太子這樹林子,確實在這講堂的外邊。
阿難!汝今堂中,先何所見?世尊!我在堂中,先見如來,次觀大眾;如是外望,方矚林園。
釋迦牟尼佛聽見阿難說,他的浮根四塵──眼、耳、鼻、舌這四根,生出色、聲、香、味這四塵,就在面上,證明他這個識心在身裏邊。佛就問他:「你現在坐在這講堂裏邊,那祇陀林在什麼地方?」阿難就答覆佛:「這個清淨講堂──我們大家住的這棟樓閣,在給孤獨園裏邊;祇陀太子這個林,是在講堂外邊。」
阿難!汝今堂中,先何所見:佛就又對他說:「你現在在這堂裏邊,首先看見什麼?」這是問他,因為他說心在身內。
世尊!我在堂中,先見如來,次觀大眾;如是外望,方矚林園:阿難就答覆佛:「我在這講堂裏邊,首先看見的就是佛──世尊您!其次我又看見大菩薩、大阿羅漢這些聽眾。我像這樣地看,先看裏邊,然後再向外邊一看,才看見外邊這個祇陀林和給孤獨園。」「矚」,是望,也就是看見。
阿難!汝矚林園,因何有見?世尊!此大講堂,戶牖開豁,故我在堂,得遠瞻見。
阿難!汝矚林園,因何有見:佛問阿難:「你見這祇陀林和給孤獨園,是怎麼看見的?為什麼你看見?你說!」這好像佛一趟比一趟不講道理,但是這裏頭有深意啊!我們若往深的一研究,就知道了。
世尊!此大講堂,戶牖開豁,故我在堂,得遠瞻見:阿難又答覆佛說:「這大講堂,因為門也開著,窗也開著,所以我在堂裏邊,就看見外邊的東西──看見這祇陀林和給孤獨園。」「戶」,就是門;「牖」,是窗。「開」,是開開;「豁」,就是豁然通達。
佛告阿難:如汝所言,身在講堂,戶牖開豁,遠矚園林。亦有眾生,在此堂中,不見如來,見堂外者?阿難答言:世尊!在堂不見如來,能見林泉,無有是處!
這一段,就是佛設一個問答,來反問阿難。佛告阿難:如汝所言,身在講堂,戶牖開豁,遠矚林園:佛告訴阿難,假如就像你所說的這樣,這個身子在講堂裏邊,因為門、窗都開著,才能看見外面的祇陀林和給孤獨園。亦有眾生,在此堂中,不見如來,見堂外者:也有一種的眾生,他在這講堂裏邊,看不見如來,單單就見到堂外邊這林園,有沒有這麼個道理呢?「亦有」,就是也有。
阿難答言:世尊!在堂不見如來,能見林泉,無有是處:阿難就回答:「如果有人在這堂裏邊,看不見世尊,而單單見堂外邊的樹林子和泉井,沒有這樣子的,不會的!他若身在堂裏邊,一定就會看見佛的。看不見佛而能看外邊,這是不對的,沒有這個道理。」這很決定地就答覆了!
阿難!汝亦如是!汝之心靈,一切明了。若汝現前所明了心,實在身內,爾時先合了知內身。頗有眾生,先見身中,後觀外物?縱不能見心肝脾胃,爪生髮長,筋轉脈搖,誠合明了,如何不知?必不內知,云何知外?
阿難!汝亦如是:阿難這樣答,說這不對的。佛就告訴他:「阿難!你就是這樣!你就像這個眾生,在這堂裏邊看不見佛,只看到外邊。」佛說「汝亦如是」,就因為知道阿難還沒領會到真心的本體是什麼樣子,還是在妄想心、識心上用功夫呢!所以佛就又說這一段文。
汝之心靈,一切明了:你的心靈,一切都明了。說「人為萬物之靈」,這心為人的萬物之靈;「汝之心靈」這個「心靈」,還是那個識心。若汝現前所明了心,實在身內:假如你現在所明了的這個心,你說它實實在在,在身內的話。爾時先合了知內身:這個時候,你先應該知道你身子裏邊怎麼樣。「內身」,就是身內,身子裏邊。頗有眾生,先見身中,後觀外物:「頗有」,就是能不能有。什麼樣呢?有沒有這樣的眾生,先看身裏邊的東西,然後再看外邊的東西呢?這又問阿難了。
(下期待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