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接上期)
告阿難言:佛就告訴阿難,吾今為汝建大法幢:「吾」是佛自稱。我現在為阿難你建一個大法幢。亦令十方一切眾生:我不單為你建這個大法幢,也令十方一切的眾生,獲妙微密,性淨明心:這句有的書上標成「獲妙微密性。淨明心」,這樣「淨明心」應該加一個「妙」,「妙淨明心」;和前面的意思是一樣的,經上沒有這個「妙」字。這句也可以說是「獲妙微密。性淨明心」,這個文要是這樣讀,這就順下去了,這個圈,圈到「性」上,把「性」搬到下邊去。
「獲妙微密」,「獲」是得著,得著什麼呢?得著最妙最妙那個微密的因。這個密因,前面不是在經題講這密因?這種微密的因,沒有經過佛指示的時候,一般人都不知道,好像在這地裏頭有金礦,沒有經過地質學家發現,一般人也不知道這兒有金礦。這個「微密性」也可以比做金礦,這就容易明白了。那麼有人給發現了,地質學家到那兒一測驗,說﹕「喔,這地方有金礦!」我們這才知道開採。這個密因也就像這樣子。
「性淨明心」,「性」是清淨的,是光明的。因為你性淨明心,就得清淨眼:怎麼叫「清淨眼」呢?清淨眼,也就是前邊阿難所問的那個「開我道眼」,又叫「智慧眼」。「清淨」,是一點塵染都沒有;言其這個智慧的眼,見理見得清楚、見得真。無論什麼理,有這種智慧眼是不會有障礙的,不會不明白的,所以這叫「清淨眼」。
阿難!汝先答我,見光明拳。此拳光明,因何所有?云何成拳?汝將誰見?
阿難言:由佛全體,閻浮檀金,赩如寶山,清淨所生,故有光明。我實眼觀,五輪指端,屈握示人,故有拳相。
佛又叫了一聲阿難:說阿難哪!汝先答我,見光明拳。此拳光明,因何所有?云何成拳?汝將誰見:你現在首先答覆我,你見到我手這個光明拳。我這個拳為什麼有光明?怎麼樣子成的這個拳?你又用什麼來看見我這個光明拳呢?你要答覆我!
阿難言:阿難就說了。由佛全體,閻浮檀金,赩如寶山:由佛這個全體,這身上都是閻浮檀金,就好像寶山這種顏色,是金色和紅色相間的。「閻浮」,就是南閻浮提,也就是我們這個閻浮世界。「檀金」,金本來是黃色的,這個金有點金紅色。南閻浮提有這種檀金的樹,這樹的葉子,或者汁掉到水裏頭,就能變成金子;這種金子,比平常的金子特別重。佛的身體就好像這種金子,清淨所生,故有光明:您這一種身的相,是由清淨所生的, 所以您身體上就有光明。
我實眼觀,五輪指端,屈握示人,故有拳相:「端」,就是五輪指的頂端上。「屈」,是彎;這叫屈(上人屈指表示);「握」,這是抓著。我實實在在是用我這個眼睛來觀見的,佛把五輪指的指頭屈握成拳,來給大家看,所以就有一個拳頭的樣子。
佛告阿難:如來今日實言告汝。諸有智者,要以譬喻,而得開悟。阿難!譬如我拳,若無我手,不成我拳;若無汝眼,不成汝見。以汝眼根,例我拳理,其義均不?
阿難言:唯然世尊!既無我眼,不成我見;以我眼根,例如來拳,事義相類。
【編按】以上經文由「佛告阿難:如來今日實言告汝……合掌清心,佇佛悲誨」,上人乃以英文講解。後來上人於一九八九年四月二十一日,又以中文補講一遍。為兼全原意,及方便中文讀者,今已把原文的中譯,及後來之補講融為一爐。
這一段文是「十番顯見」的開始,顯這個見性。現在佛和阿難互相問答。佛告阿難:佛就告訴阿難。如來今日實言告汝:如來我,現在實實在在地來告訴你,我告訴你真話!「如來」是 Tathagata。「今日」,就是現在、今天。(上人以英文講解,很多弟子在笑)我沒有同你們講笑!我沒有笑,你們不可以笑的;等我笑完了,你們再笑。我沒笑,你們就笑,這不是好弟子!
諸有智者,要以譬喻,而得開悟:所有有智慧的人,要用譬喻得到開悟。這個「有智慧的人」,就是有知覺的眾生;這還不是真正有智慧的,這只是有中等智慧。若真有智慧的人,我講一,你就知道十、知道百,甚至我不講,你就開悟了,為什麼還要用譬喻呢?用譬喻,就是因為還沒有真正的智慧、沒有很大的智慧,就不懂;所以要舉出一個譬喻,來令他明白。要是愚癡沒有智慧的人,就是用譬喻,他也不懂這個譬喻。佛是看一切眾生皆當作佛,所以要用譬喻,舉出來一個例子,令大家得到智慧。
你們聽得懂我講的英文嗎?要再翻譯嗎?我對你們講,這樣或者可以節省時間。我知道這個字怎麼講的,我就先講;我真有不知道怎麼講的,你就告訴我,然後再告訴其他人,這樣時間上就快一點。因為美國人對我講的中文,不容易瞭解;我講英文,如果我有不知道的英文,你們就用你們正確的英文錄到錄音帶上好不好?
阿難!佛在這個時候就說了,阿難哪!譬如我拳,若無我手,不成我拳:我現在給你舉出個譬喻來,我這個拳頭,假設沒有我這個手,也不會有拳頭。若無汝眼,不成汝見:假如你沒有眼睛,也不能成就你這個見性,你也看不見了。是不是這樣子?以汝眼根,例我拳理,其義均不:用你能顯見的這個眼根,來比方我這個拳,這個道理是同、是不同呢?
阿難言:唯然世尊:阿難就說:「是的,世尊!」「唯」,就是「是」。既無我眼,不成我見;以我眼根,例如來拳,事義相類:要是沒有我的眼睛,就不成我的見性,我就沒有這個見的能力。用我眼根來譬喻佛的拳,這兩件事情,義理是一樣的。這是佛以這個「眼見」和「手的拳」來比方,看阿難自己明不明白這個道理;阿難果然就說是一樣的,大約阿難也沒加思索。
(下期待續)